2022年建水紫陶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2023-02-20 作者:蚂蚁生活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以“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制作工艺流传于世。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围绕“千年建水紫陶”的专有性和唯一性,发展传统紫陶、现代紫陶和“三千四百年”系列衍生类旅游艺术品等新型文旅消费产品,把建水紫陶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形成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截至2022年末,建水县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536户,紫陶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产业融合链式蝶变
一直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将紫陶文旅产业列入全州十二条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打造,推动“陶城”“陶旅”“陶品”融合发展,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
“陶城”融合。红河州统筹紫陶资源和空间布局,将紫陶文化和市场业态、服务功能、生态文明植入城市发展规划、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构建“陶在城中、城在陶中”产城人文互促发展新模式。打造的“紫陶文创+田园度假+观光体验”西庄紫陶小镇先后荣获“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建成的紫陶创意园、碗窑古村保护等成为紫陶文化深度体验地和网红打卡地,联动民宿、特色餐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陶旅”融合。红河州不断放大紫陶文化带动作用,延长消费时段,拓展夜间经济,将紫陶展示销售、手工体验等业态融入景区,打造“白+黑”旅游模式,其中紫陶街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紫陶里汉唐文化街上榜“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仅2023年春节,接待游客100.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3亿元,其中紫陶销售额7000万元。
“陶品”融合。红河州坚持“艺术陶+生活陶”齐头并进,在保持“度”和“特”的前提下,拓宽陶茶融合、陶电融合、陶酒融合等应用领域,重现传统紫陶技艺的现代表现和非遗承载,形成“紫陶+”跨界联动效应,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实现从“一片陶”到一条产业链的转型。
数字经济创新领跑
围绕“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红河州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云链未来等公司合作,加快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深化信息技术同紫陶产业融合应用,切实提升紫陶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发展水平。
红河州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为紫陶添加“身份证”,有效解决商品确权、溯源等归属难题。目前,已完成370家商户577位艺术家16664件作品、近25万张作品照片和157万余条作品信息资料产业数据采集整理工作。建成紫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商选品中心,通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组织电商直播活动等方式,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智慧紫陶”产业集群。近年来,开展抖音、快手等直播培训1500余人次,培育紫陶电商300余户,线上累计销售额达到5亿元。
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红河州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下好人才“先手棋”、谋好聚才“大文章”,让地方文化创意与外来文化艺术互推发展,形成了“匠从八方来”的生动局面。
建立“传帮带”培养机制。红河州以紫陶非遗传承基地、大师工作室等为载体,建立技艺师承体系,开展紫陶制作培训,推动行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大师3名、省级大师78名、各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68名。
构建“政校企”合作模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开展泥料、工艺、新型陶瓷材料等方面研究,建水紫陶与普洱茶存储性能研究成果凸显,建水紫陶抗菌性涂层材料已申报专利;与云南艺术学院、江苏常州大学等合作设立3个县级专家工作站;与红河学院紫陶学院、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共同探索建立政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建立大学美术专业、职业制陶技术等立体人才输送模式。
实施“请进来”引才战略。制定《紫陶产业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引进1000余名国内外书画艺术、现代雕塑大师,以及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等地陶艺大师到建水参与制作精品紫陶,逐渐释放“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杜浩楠/文 红河州委宣传部/图)
(责任编辑:孟君君)猜你喜欢
广西桂林:种养专家提供农业技术指导 助力乡村振兴
楚雄大姚:春茧丰收蚕农笑
佳农推动厄瓜多尔麒麟果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西红柿变身乡村致富果
天津宝坻区:破解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难题
全国“南菜北运”基地广西百色番茄上市 规模化农业促丰收
湖南茶陵:保鲜冷库搞“热”致富产业
江西:打造“吨粮田” 推进粮食高产油料增产
农业农村部:挖掘油菜扩种潜力
黄芪山药大枣粥防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