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糖水百花齐放 四时不同乐在其中
2023-06-14 作者:蚂蚁生活网 【 字体:大 中 小 】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粤韵周刊》,与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领略两千多年包容开放的精神传统,领略绵延不绝的文脉书香;与您一起在历史的光照下,读懂今天,读懂广州,由此坚定文化自信。
一半天生一半热爱。岭南自古产甘蔗,糖业发达,为糖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生活智慧,广府人兼容中外食材,博取各家之长,创造出四百多款广式糖水。药食同源、因时而食,代代相传,广州人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烹制进滋补的糖水中,让甜蜜成为生活的底色。
广式糖水岭南瑰宝
岭南糖业为糖水提供发展基础
六月的广州,烈日当空,热得滚烫。广州多个村落“起龙”后,龙舟健儿们纷纷忙于训练。在黄埔文冲街、在荔湾泮塘、在天河猎德、在番禺石碁……珠江畔、河涌上锣鼓声响,水中劈波斩浪,热火朝天。训练太热太累?早有亲友熬好一碗绿豆沙或冬瓜糖水,健儿们上岸痛饮一番,立刻满血复活。如此美味的广式糖水,是历经岁月演变而成的岭南瑰宝。
明清时广东是重要的蔗糖产地
中国的糖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王公贵族宴饮后会喝一碗甜汤,以调和食气。古代文献关于甜品有不少的记载。如唐代流行吃一种带着浓浓奶油味的消夏甜品——“酥山”,类似于现代的冰激凌。人们将蜜糖淋到碎冰上,冷凝成小山模样,所以命名为“酥山”。南宋诗人杨万里《咏酥》也描述了夏日“食冰”的感觉,光看字面就很美味:“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由果汁和奶混合的“冰酪”也是元朝忽必烈的御用食品,为了保密,他曾颁布法令禁止王室以外制造“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才将“冰酪”制作方法带回意大利,之后又传到其他国家。
在当时,糖极为贵重,堪称奢侈品,人们极少机会吃到糖,有人甚至可能一辈子没吃过几回。蔗糖大量生产前,人们主要依靠蜂蜜和饴糖调味。唐朝天宝年间,1斤蔗糖可以换120~180斤大米,糖价之高可见一斑。
蔗糖大量产出后,迅速取代了饴、蜜的地位。高温多雨的岭南,在栽培甘蔗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广州甘蔗制糖历史悠久,汉代杨孚《异物志》中已有广东地区使用甘蔗作“石蜜”的记载。石蜜是原始蔗糖,没法大量生产,保存期短,加上交通不便,很难流通。明清时期甘蔗在广东大量种植,此时制糖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清代,广东成为全国产糖最多的地方。在广东有些地方“蔗田几与禾田等”,“粤人开糖房者多以致富”,“粤糖”驰誉大江南北,更扬帆出海。
岭南糖业发展,为广东人用糖、吃糖提供了便宜的原料条件。1600年,广州作为产糖区,每担白糖价值在1两至2两之间,糖价是同一市场粮价的4到5倍,和其他地区相比,已是较低的价格。糖消费呈扩大趋势,开始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对以糖为主要调味品的糖水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当糖不再奢侈,糖便逐渐走进了广府人的日常,深深影响了广府人的饮食。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也说“广人饮馔多用糖”。
百年前广州糖水店已成行成市
清末,广州街头出现了贩卖糖水的小贩,或沿街设档或挑担流动,叫卖糖水至深夜,品种有绿豆沙、芝麻糊、杏仁茶、清补凉、番薯糖水等。
广州的糖水店在民国时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糖水店已成行成市。鸡栏庙(今和平中路口)侧边横街是一条小食街,整条街都是小食,多是芝麻糊、绿豆沙、杏仁糊三种,标明价格大碗为五仙、小碗为三仙(当时白银一毫等于十二个铜仙)。有些顾客想用五个铜仙吃到三种甜品,档主就用“甜品三及第”做招牌,三个品种混成一碗,绿、黑、白三色在碗内分明,因而大受欢迎。今越秀区老城区彼时也有正合记、永发、笑乐园等甜品店十来户,多集中于惠爱路(今中山路)。
不仅品种多,各家糖水店还各有千秋,鸡栏街梁效记卖炖奶,西堤二马路林记专卖龟苓膏,壬癸坊口兆记售芝麻糊,豆栏中潘容记有杏仁糊,生意都很好。
糖水文化也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广州,西方人喝牛奶的习惯也较早地影响到了本地人。广府一带的农民利用水牛做牛奶生意。奶制品百花齐放,源自顺德的双皮奶成为甜品的爆款,人们还研制出炖奶、凤凰奶糊等新品。以奶制品为主的甜品店也逐渐增多,位于今第十甫路的南信甜品店始创于1934年,原店招牌为“大良南信”,店主为顺德大良人。顺德的水牛奶质优脂厚,以此为原料制成的糖水,入口甘香润滑,品质独具一格,双皮奶成为南信的招牌。
除了传统糖水铺,作为新鲜事物的冰室也加入卖糖水的行列,冰室售卖雪糕,也供应汽水、啤酒、糖水等冷饮,在当年是时尚人士的好去处。巴金在广州时,曾经独自跑到永汉路(今北京路),看到一家冰室,门面鲜明夺目,里面灯火辉煌……一辆汽车在门口停下来了,一个西装青年与三个摩登女郎下来走进去,接着又有一对青年男女进去了,进进出出,没有一个人不是打扮得十分漂亮的。
1934年,广州市有冰室21间。当年号称有四大冰室,如今只剩了顺记冰室一家。顺记冰室的椰子雪糕,入口顺滑绵密,至今很多海外华人华侨仍旧念念不忘其美味。
因时因季滋养身体
药食同源广式糖水是“广州人的药”
美食家庄臣说,岭南饮食中“汤水文化”最独树一帜:“汤”指老火靓汤,“水”是糖水。在广州,糖水可以是下午茶,也可以是消夜。传统粤式宴会上,饭前必喝老火靓汤,饭后则是清润糖水。热辣辣的天气里吃一碗清热解毒的绿豆沙,顿时火气全消,在没有暖气的广东冬天,一碗热腾腾的芝麻糊送上温暖的一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习惯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岭南气候炎热潮湿,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消耗的能量更大,往往需要更多的能量补充,甜食就是很好的选择。炎热潮湿容易引发脾胃湿热、暑湿等湿热症候,而广式糖水食材,非常讲究夏秋去暑燥,冬春防寒凉,因此有说法称“糖水是广州人的药”。
广府人以对待老火靓汤的态度,煲出一碗养生的甜汤。糖水和老火靓汤一样,秉承了广府人“药食同源”的生活方式。庄臣介绍说,广府地区,讲究养生的人认为绿豆沙寒凉,不适合部分人喝,但可以喝红豆沙加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广陈皮”的加入让红豆沙有了灵魂。红豆沙配上陈皮,可谓广式糖水的至高境界。
“春焖雪梨木瓜,夏煮绿豆马蹄,秋炖银耳冰糖,冬食红豆汤圆”,在广东,喝糖水不分季节,但是会按照季节来喝不同的糖水。
春天潮湿气闷,特别是回南天,祛湿是此时广州人的求生技能。腐竹薏米鸡蛋糖水、红豆薏米糖水……一碗祛湿排毒糖水下肚,顿时心清目明。
夏季炎热易上火,消暑清热是整个夏天的任务。清爽去热毒的马蹄沙、口感轻盈的杏仁豆腐,清热解毒是此时糖水最大的功效。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广州的秋天很短,但秋老虎从不客气,白天又干又热。此时,雪梨便站上糖水C位,川贝炖双雪、无花果炖雪梨、冰糖炖雪梨、海底椰南北杏炖雪梨……润心润肺,燥热的情绪也瞬间被安抚了。
冬季气温较低,需要高热量的滋补和抚慰,凤凰奶糊、红糖姜汁汤圆、椰浆黑糯米等稍显腻的糖水就变得刚刚好,满足指数爆表。寒冬时节喝上一碗透着姜香的番薯糖水,满心温暖。
与其他地方的糖水不同,广式糖水的精髓在于“细致”与“恰到好处”。区别于味浓香甜的潮式糖水、卖相精美的港式糖水、广式糖水更看重糖水的质感,以及食材、烹制上的精细。
比如,广府糖水中的“绿豆沙”需要细火慢熬到“起沙”,再配以广陈皮中和绿豆的“寒性”,如若端上来的绿豆沙未烂无沙,广州人便觉“食之无味”。但其他地方便无这般讲究,潮式绿豆沙的煮法中,只需将绿豆煮到“略微开花”的程度,便可加糖进食了。
四大基底百种组合
大胆运用充满智慧丰富物产融入糖水
广式糖水有多少种?最早的糖水铺,主要经营的是“二沙三糊”,即红、绿豆沙和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等。“岭南汤王”佘自强梳理出360多道广州人常喝的糖水款式,每天一道,一年可以不重样。今人更整理出约四百多种糖水。让人产生选择困难症的广式糖水铺菜单,记录着广东的丰饶物产,也蕴含着岭南人民的生活智慧。
广式糖水无论多少款式,总的来说,主要有四大样式,包括汤羹状、糊状、沙状、布丁状。煲糖水时,根据不同的食材放入三种不同的糖。煲豆类糖水,像豆沙、芝麻糊和杏仁糊一类,会用白砂糖或片糖。加入了姜、药材一类的“重口味”糖水或需要增色的糖水,则要下红糖。炖雪蛤膏、炖雪耳、炖燕窝等味道清甜的糖水,则要用冰糖,能使糖水颜色清亮。
广式糖水大都在传承这四大基底的基础上,加入西米、香芋、水果、汤圆等各种素材重新组合,碰撞出不同的风味。
沙状
代表是绿豆沙和红豆沙。何为成沙呢?水滚烧开放豆,慢慢搅拌直至豆皮熬破,随即猛火一滚豆身绵软解散马上“起沙”,不稀不稠不糊不黏……”煲到“起沙”是红豆沙、绿豆沙的最高境界。
糊状
代表有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等。在搅拌机没普及前,做一碗芝麻糊相当费力气。首先需要将材料浸泡、炒熟,然后在砂盆里放入材料,逐渐加水,用擂浆棍手工一点点研磨成糊。
汤羹状
代表有腐竹白果糖水、番薯糖水、莲子银耳百合、川贝炖雪梨等。
布丁状
代表有炖奶、双皮奶、姜撞奶、龟苓膏、凉粉等。凤凰炖奶如牛奶版“水蒸蛋”,利用的是蛋白质遇热凝固原理。
岭南多巧手糖水品种眼花缭乱
岭南一带丰饶的物产增加了广东糖水的丰富度。从广州各式各样的糖水中,可以看到广府人对食材大胆灵活的运用。“泮塘五秀”(马蹄、莲藕、菱角、慈姑、茭笋)中的马蹄,就被用于制作甘蔗马蹄糖水,用于夏季清热祛湿。广州东部的贤江村有全省著名的连片古荔枝林,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历史悠久的荔枝蜜,冲泡蜜糖水是广州人的待客之道。增城区有岭南佳果荔枝,桂味、糯米糍、仙进奉、挂绿等品种,与海珠区小洲村正宗石硖龙眼搭配,红枣荔枝桂圆糖水脱颖而出。广州北部从化区良口镇产高山番薯,其中紫心薯有甘甜的蜂蜜味,最适合煲番薯糖水。而广州南部番禺区韦涌村盛产苹婆树,能用来煲苹婆雪莲子红枣糖水、苹婆果鸡蛋糖水等。
而要做一碗正宗的姜埋奶,一定要用珠三角地区的水牛奶。据记载,早在清朝沙湾便已出现了饲养奶牛百多头、日产牛奶千多斤的专业户。这里的水牛奶含水量少、蛋白质含量高、奶味醇厚香浓,被人们冠以“滴珠牛奶”美誉,也因此诞生了驰名的沙湾姜埋奶。
王秀甜是土生土长的广州番禺沙湾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沙湾传统的“滴珠水牛奶”生产,人称“奶牛皇后”。1982年,王秀甜用家里仅有的积蓄买下两头奶牛,白手起家,开始了人生的首次创业。为了精进制作工艺,王秀甜向大师傅拜师,当了两年学徒,掌握了一手做奶牛糖水的好技艺。20世纪90年代,她与朋友合伙开糖水店,直到2011年,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糖水铺。在沙湾古镇上的“沙湾奶牛皇后”糖水铺如今已经开了12年,王秀甜制作出来的姜埋奶奶香四溢,姜汁辣味适中,深受沙湾街坊的喜爱。从技艺上来说,姜埋奶正是依靠姜汁把牛奶“聚埋”形成凝固。“埋”字有合并、包容、和谐之意,“撞”,是碰撞、摩擦的意思,沙湾人自古讲求和谐,所以不称之为“姜撞奶”,而叫“姜埋奶”。
做姜埋奶,要准备大块姜,用竹制的传统磨姜板,将姜细细研磨成姜蓉,并用纱布将浓稠姜汁挤出,放入碗中。热锅将水牛奶烧开,凉至70摄氏度~80摄氏度之间,随后再倒入放有姜汁的碗中,当新鲜香浓的水牛奶撞入姜汁中,姜汁中的蛋白酶与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分子反应,最终凝固。
以沙湾水牛奶为原料而延伸出来的糖水数不胜数,牛奶冰粉、牛奶桃胶、姜埋奶、双皮奶、杏仁撞奶,各种做法充满创意。
正是老广对食材大胆灵活的运用,充分发挥生活智慧,方能幻化出花样繁多的糖水品种。糖水创新一路走来,不仅保留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更是积极吸收外来新元素,从家常的生姜番薯糖水、臭草陈皮绿豆沙,到精致的银杏芋泥、冰糖雪蛤炖木瓜,再到新潮的杨枝甘露、奇异果西米露……或清甜,或香浓,或爽脆,或嫩滑,包容下一切食材的糖水,也体现着广东人开放包容的性格。
甜蜜之城甜蜜生活
甜蜜街上糖水店云集多达420个品种任选
今天的文明路与德政中路交接路口,汇集了6家糖水店,三十多年的糖水滋润,让这里成为街坊和游客的打卡地,因路口“含糖量过高”,街坊们亲切称其为“甜蜜路口”,文明路也成为“糖水一条街”“甜蜜一条街”,声名远播。
1986年,百花甜品成为文明路第一家糖水铺。创始人杨浩然回首创业之路,称一切都历历在目。他当过电器维修工、做过学徒,最后试水做糖水。改革开放不久,北京路、西湖路一带有灯光夜市,每到晚上人声鼎沸,客流量爆棚。人们逛累了,买够了,吃夜宵再喝碗糖水是幸福时刻,因此糖水很受欢迎。
住在文明路附近的谢姨从上世纪80年代就因糖水与杨浩然结识,喝糖水是她多年的生活习惯,早上光顾,买糖水作早餐;下午又来帮衬;周末和亲友逛街也常到糖水店坐坐。她看着杨浩然从帅气的小伙子变成两鬓长出白发的糖水大师。她记得,有一次她跟杨浩然说绿豆沙的味道好像变了。杨浩然品了品,发现确实有变味,二话不说,当场将一大煲绿豆沙倒掉。在他看来,做糖水质量是第一位的,上等糖水得用上等食材,配上等工艺才行。
慢慢地,杨浩然的糖水铺越开越大,糖水品种也越来越多。杨浩然说,一开始,广式糖水只有是热着喝的,后来借鉴冰室的做法,广式糖水也有了雪糕、冻品等,“加冻多一蚊(元)”成为服务员的口头禅。
1988年,杨浩然推出自己首个广式糖水的创新产品。当时他品尝了一种带有椰香味的面包,觉得十分好吃。杨浩然灵机一动,能否在红豆沙中加入椰蓉呢?他四处调研,采购炼奶、椰子,成功调制出椰槟红豆沙,一炮而红。
1995年,杨浩然将百花甜品交给弟弟打理,远赴加拿大。去年弟弟离开人世后,舍不得糖水铺的杨浩然重新打理百花甜品。如今百花甜品店外墙上密密麻麻写满约420种的广式糖水的品种,让人眼花缭乱。杨浩然说,这些品种都是30多年来调配而成的,平均每年新推出10多个品种,多数就是在传统食材上不断做加法、适应街坊的口味调配而成。如红豆薏米绿豆海带沙,是将四种食材混一碗糖水中,味道层次十分丰富。
之所以要不断变化,是因为老广对于糖水的喜爱从未改变,但口味会不断更新。上世纪80年代,生活还不富裕,食客的口味是越甜越好。时至今日,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甜度刚刚好成为主流。杨浩然研发奶糊,一开始按照传统剂量添加糖,不料多数街坊称太甜,特别是老年顾客,称“三高”顶唔顺;杨浩然将糖量减少一成,又有顾客称太淡,意犹未尽;最后,他将糖量减少半成,这时多数顾客接受了。
人们的口味在变,食用糖水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杨浩然说,以前糖水是一碗碗地卖,如今杯装的杨枝甘露有点像奶茶,既可坐下吃,又可带走,更受年轻人欢迎。
杨浩然说,文明路上的糖水店一般9点半开门,经常一开门就有拉着皮箱的远行人光顾,他们吃完匆匆而去;中午与下午则是街坊叹世界的时光,传统糖水更符合他们的口味;晚上8点后,这里是拍拖的年轻人的天下,香浓顺滑又不寡口的鸳鸯糊是他们的挚爱。
广式糖水不但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还走出广东,甚至发展到国外。有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我国甜品门店数量开始爆发,到2019年甜品门店注册量达16661家。仅广州一城数量就达4225家。广州可谓浸泡在糖水中的“甜蜜之城”。
把平淡的日子过出甜蜜温暖
广府人的糖水能包容下一切食材,糖水也早已融入广府人的日常。
广州人擅长把平淡的日子过出甜蜜、过出温暖。作家汪曾祺曾回忆抗战岁月时广东同学对糖水的热爱,有一次日本飞机扔炸弹,这位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糖水文化是广州人的生活态度,闲来喝一碗糖水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就像庄臣说的,糖水可以是在家自制的简单美味,也可以呼朋唤友到糖水铺里叫上一碗,当一勺勺温暖的糖水喝下去,绵滑的红豆沙在舌尖瞬间溶化,清爽的银耳在口中厮磨,顷刻就为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
糖水赋予生活甜蜜的味道。讲求好意头的广东人摆喜宴,最后一道甜品,一定是莲子百合糖水,寓意百年好合、连生贵子。寿宴喜宴满月宴,无论主菜多丰盛,最后必有红豆沙汤圆出场。
关于糖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男青年到女方家中相亲,如女方同意,便煮“糖不甩”招待,男方看到这款糖水,便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于是连吃两碗,寓意好事成双;如女方不同意,则煮一碗打散鸡蛋的白果腐竹糖水,男方便匆匆喝一口糖水告辞。
几蚊鸡,细细碗,糖水最能理解广州人“甜”和“乐”,甜蜜地点缀着人们的四季日常,一碗滋润的糖水为生活带来丝丝甜味,再苦再累,一碗糖水下肚,又有了向前的力气。
传承创新永不平淡
新式糖水层出不穷甜蜜事业延续
随着时代高速发展,传统饮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坚守住这份古老的甜?接受采访时,庄臣表示,广式糖水永远不会过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
越来越多新式糖水开始出现,在传统的姜撞奶里,人们可以吃到芝士奶盖以及黑糖波波;略带甘苦的龟苓膏被改制成网球一般大小,被青团汁芋圆轻轻托起;洁白如雪的双皮奶在前,一勺舀下,芝麻糊一涌而出,是为“流心双皮奶”……儿时那些熟悉的经典糖水,经过新一代经营者的改良,以全新面貌出现在街坊面前。“要想做出让年轻人喜欢的糖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年轻人做年轻人的糖水。”赵记传承的联合创始人龚小姐说。他们研发团队有5人,1位老师傅加4位年轻人,年轻人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老师傅把握广式糖水的传统工艺,年轻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
赵记传承的主理人赵崇宽说,赵记从太爷一辈起已经开始在做广式糖水了。当年,老太爷拉着一辆小车卖着糖水,自己希望将这份甜蜜事业延续下去。
至今,赵记的年轻人仍坚持在食客面前做手冲姜撞奶。同时,他们还摸索着将辽阔地域的特色食材融入传统广式糖水,从风味上做出新尝试。他们远赴云南,找到最纯种的小黄姜,用它磨出来的姜汁做炖奶;他们知道如今许多年轻人不喜黏糊糊的芝麻糊,于是将芝麻糊做成丸子;他们抓住当下“生椰拿铁”的热潮,用椰汁做布丁,淋上生椰拿铁,再加上椰子味的糯米糍;在冬至时,他们研发的榴莲馅汤圆,让年轻消费者喜爱不已。为了做出美味的汤圆,这班年轻人专程去宁波,找了当地做糯米制品的老字号,定制榴莲汤圆。最近,他们洞察到消费者对健康及甜度的需求,正在摸索几款可调节糖度又不影响风味的甜品,欲给消费者一个惊喜。
“中国甜品看广东,广东甜品看广式糖水。”龚小姐认为,广式糖水是广府饮食中一道绚丽的光彩,传统与创新从来不是冲突的,如同他们,坚守每款糖水都是手作,坚持经典味道的传承,在经典之上探寻那令当代人为之一喜的新鲜。
老字号金招牌
开记甜品店
绿豆沙
因其制作的香草陈皮脱壳绿豆沙,香滑清甜,散热解毒,誉满羊城。
顺记冰室
椰子雪糕
入口丝滑、椰香浓郁的椰子雪糕是其招牌,吃过让人念念不忘。
百花甜品
双皮奶
用新鲜水牛奶与新鲜鸡蛋的蛋白制作而成,吃起来很香滑,奶味浓香,每日制作两次,几百碗无论热的还是冻的,往往一抢而空。
玫瑰甜品
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并非豆腐,而是用杏仁磨成汁再凝结成膏状,口感类似布丁。
明记
芒果雪花冰
镇店之宝,绵滑的雪糕配上浓郁芒果味,收获了不少好评。
甜芳园
榴莲糖水
小小一盅里面全是榴莲肉,还加了糯糯的藕粉,口感冰冰滑滑的,相当丰富。
(责任编辑:孟君君)猜你喜欢
白羽鸡苗价格创年内高点 高景气度仍将持续
试图证明自己 巴奴开启乌兰察布土豆原产地溯源之旅
果蔬摄入不可缺 花样搭配教您吃出健康
云南丘北发展中药材产业让水库移民吃下“定心丸”
茅台月饼不含茅台酒 被炒到60元一粒
肥东县白龙镇:葡萄园里果农忙 汗水浇灌串串“甜蜜”
“小黄花”成致富“大产业”
1—10月阿克苏地区特色农产品出口2.7万吨
广西桂林:种养专家提供农业技术指导 助力乡村振兴
本期秭归脐橙价格指数保持上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