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地方特产

天津小站稻的振兴之“道”

2022-06-27 作者:蚂蚁生活网 【 字体:

一半的幼苗是好的,其中有七株是强壮的。目前,天津小展水稻已完成移栽,稻田里的秧苗都是绿色的。

小占稻是天津农业的“名片”,由于黄土高原南云河的泥沙淤积,小占稻已成为种植小占稻的肥沃土壤。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小展米就以超二级优质米远销日本、东欧、东南亚、古巴等国家和地区。中国20多个省市引进了小展水稻良种,并远道而来。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知名大米品牌逐渐衰落。当它跌到谷底时,整个城市的种植面积只有11万亩。

近年来,天津重振了小展大米的高端大米品牌。从“一粒良稻”到“万亩良田”,从单一种植到农业与旅游一体化,天津小展稻找到了一条振兴之路。

我们将努力实现种子业的“好转”。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品牌的建设取决于种子的科技含量。

“2017年,优质稻覆盖率不到全市种植面积的25%。优质品种覆盖率低已成为制约天津小站稻振兴的瓶颈。天津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负责人刘学军表示,为了振兴金门小站稻,满足人们对优质稻的需求,提高ed品种是关键。

2018年,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小站水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以品种培育和品质改良为重点,启动了“种子研发与升级”行动。

每年12月,当北方严寒下雪时,天津育种单位的科研人员将前往位于海南三亚的天津南部育种基地,从播种、杂交、筛选到抗病、抗旱等方面筛选优质高产小站稻新品种。

56岁的于福安(音译)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育种前线。为了克服“条斑病”和“稻飞虱”两大影响小站稻高产的问题,于福安带领团队致力于研究培育具有抗性优势的品种“金源”系列。为了追求完美的水稻品种,于福安团队还首次提出了“半弯重穗大粒粳稻株型育种”,以发展弯穗水稻的特性,培育出优质、抗逆、超高产的“完美水稻品种”晋元89。“小展稻新品种选育半弯重穗大粒理想株型创造与应用技术”获2021天津市科技进步特别奖。

提高小站米的口感也是育种的关键。天津农业大学教授崔静曾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她专注于育种,以提高小站稻的质量。他们从日本引进了40个水稻品种,并与天津小占水稻“联姻”,培育出高产、味觉优势的小占水稻新品种“金川1号”。经日本著名大米专家南谷张仁鉴定,大米的品质在外观、粘度、硬度等食用特性上都超过了日本大米。

“目前,天津天龙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天龙优619’和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津稻919’在口感上与国际公认的优质水稻品种相当。”崔静。

等待的人事事如意。经过多年努力,天津育种单位培育的水稻品种已基本覆盖全市所有种植区。墙内开花,墙外芬芳。天津生产的优质水稻种子年供应量约为500万公斤。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粳稻种子生产基地,种子来源覆盖京津冀地区。

全过程智能管理

随着水情和品种质量的不断改善,小站稻种植面积逐渐恢复。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聚集优势,振兴小展米品牌?提高技术和发展智慧农业是关键。

为了帮助稻农做好种苗工作,天津市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金南、宁河、宝坻等小站水稻生产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指导。从品种推广、统一防控到智能节水,全程一对一指导,为农民秋收打下良好基础。

在天津华明家庭农场的一条综合机械化生产线中,将由土壤和肥料组成的基质均匀地撒在塑料托盘上,然后撒上种子和一层纯土。工人将这些标准尺寸的托盘运输到温室,并将其整齐排列,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机械操作和手动协助下,每盘种子只需不到十分钟。“去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小站水稻科技服务站的一位农业技术专家告诉我们,已经培育出一个高产水稻新品种,与普通水稻相比,每亩产量将提高30%以上。因此,我们决心今年试种。”该农场负责人范锡华表示:“今年,我们尝试种植200亩。如果没有事故,预计每亩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公斤。”

育苗只是第一步。为了保证水稻的高产,我们应该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

“我们在小站水稻核心种植区和高标准农田增加了农业物联网监测设备,依托气象站、生态监测设备、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构建了物联网大数据管理平台。”天津市优质小站大米开发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物联网终端的实时监控,可以监控小站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好的水稻不仅要种植好,还要加工好。走进公司小站大米智能加工中心,一排排的机械设备“准备就绪”,这是公司为提高小站大米加工能力而引进的最新瑞士Buhler生产线。通过生米计量清洗、脱壳糙米筛选、碾米加工、白米分级、抛光、选色等全自动流程,最大限度保留大米的营养成分,改善大米的口感,提高小站米的品质卓越的容量。

在此基础上,小展大米也实现了“生产+营销”全过程的智能化。在中化农业地图示范农场,用手机扫描小站大米外包装上的“地图旁边”标签,了解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等全生命周期信息。“这是中化农业推出的种植控制品牌,可以全程追踪源头。”中化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分公司总经理陈伟介绍。

“生态+旅游”创造了一个农业综合体

小站大米品牌的不断完善、壮大和壮大是一条长期而艰巨的道路。天津还利用品种和品牌优势,积极探索立体种养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复合模式,为小站稻的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在《天津市农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的框架下,天津市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结合《天津市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模式,鼓励农民合理利用稻田空间,开展稻蟹、泥鳅、稻虾等综合立体种植养殖

“全市各小站水稻种植面积100万亩,稻鱼混养50万亩,其中90%为稻蟹混养。”天津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志荣介绍,自2020年以来,已拨款2000万元,支持建设10万亩稻鱼混种基地,实现一田两收一水。

“我们农场采用稻、蟹、稻、渔综合种植养殖模式的前景很好。河蟹的粪便也可以用作有机肥料,大米的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宝坻区环西庄村的一位大种植者张大叔告诉记者,稻养蟹和蟹养米的模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去年,河蟹以100元4公斤的价格出售,每亩土地收入约800元。”

为了振兴小湛大米,天津也打出了农业与旅游一体化的牌。位于金南区的小湛镇,凭借小湛水稻诞生地和核心产区的特色“名片”,将农业发展与生态观光、农耕体验相结合,积极开发以稻田湿地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了从单一水稻种植向农业与旅游一体化的宏伟转变。

走进小站镇汇官村小站核心水稻生产区,可以看到景观栈桥、风车和望塔。每年10月,正值水稻收获季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沿着栈道直接前往稻田深处,体验稻香文化。“许多游客向我们订购大米,商家与我们协商在这里开设商店和餐厅。接下来,会观村将建设民宿,努力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在谈到农业和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时,会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家林饶有兴趣地说。

在会关村小站稻作展示馆,记录了稻作文化的过程。游客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虚拟现实等场景体验水稻种植。

目前,天津市正在加快小湛大米辉煌品牌的重建,实现小湛大米的全面振兴。(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网见习记者侯亚杰)

(主编:孟俊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