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氤氲茶飘香 全链条开发品牌亮
2023-01-09 作者:蚂蚁生活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冬日暖阳下,贵州省都匀市小围寨团山村茶园基地一片翠绿,肥厚的叶片泛着光。眼下正值茶园管护时节,茶农们头戴帽子,手握锄头,在茶园里给茶树开沟,为下一步施肥做好准备。
都匀毛尖属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主要产自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近年来,依托资源、品牌、政策等优势,贵州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文章,让“都匀毛尖”先后荣获了300多项国家级和国际级荣誉。
目前,“都匀毛尖”品牌价值已达到43.74亿元,进入2022年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前十强。小小茶叶如何发展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茶产业如何成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为此记者一探究竟。
高山上的金叶子
监管发力保证品种质量
“一大早就得来,茶园里的活多得很,要除草、开沟、施肥,一点都不能马虎,要是秋冬季管护不到位,来年的茶青就长不好,茶叶就卖不了好价。”忙活了一上午的团山村村民易贞美笑着告诉记者,去年她家在都匀市区开了家茶庄,日子越过越好。“因为我们团山的茶好,每年春茶还没上市就被老客户预订完了。”
村民的好日子源自都匀毛尖的好品质。“三绿透三黄”——这是都匀毛尖的一大特色,即干茶中绿中有黄,冲泡之后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带黄。都匀毛尖泡出的茶不仅嫩香持久、鲜爽回甘,其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含量等理化指标均高于同类绿茶标准,是贵州绿茶卷曲形茶的优秀代表。
高山云雾出好茶。平均海拔千米的高山上云雾缭绕,气候温和,这里的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呈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特殊的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的生长,形成了都匀毛尖芽叶茸毛多、肥厚柔嫩、发芽早、持嫩性强的独特风格。
近年来,为促进黔南州茶产业的发展,当地立足气候优势和生态优势,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模化”的要求,引导茶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培育出都匀、贵定、平塘、瓮安、惠水、独山、三都、罗甸8个产茶核心县。通过科学规划、良种良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机械化作业等举措,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树品种丰富多样,产业产量稳步提升。
2017年,都匀毛尖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称号;2020年,都匀毛尖茶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全年茶叶销售额达84.96亿元,出口量达1300吨,出口额达6900万元。
有了品牌的监管保护,农产品才能真正在品牌的助力下行稳致远。去年3月,随着春茶开采和茶青交易开市,都匀毛尖茶叶协会制定了茶青收购的“十条公约”,对收购茶青的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参与市场交易的奖惩机制、用工价格、交易秩序作出明确规定,有效规范了市场的交易秩序,保证了茶叶品质。此外,都匀市农业农村局还建立了都匀毛尖茶叶溯源监管平台,为加大品牌保护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目前,黔南州创建了10万亩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6.2万亩有机茶认证基地,11万亩欧标茶认证基地。全州茶园种植面积达161.8万亩,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802家,打造万亩茶园乡镇30个,绿化荒山380平方公里。
通过出台有效政策措施,实施立法及监管保护,黔南州创新了利益链接模式,有效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构建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宣传、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的“六统一”品牌管理体系,黔南全州涉茶人数40.86万人,涉茶农民人均年收入1.35万元,小小茶叶成功铺就了百姓的致富路。
铁锅中的真功夫
文化名片助力品牌建设
“都匀毛尖是我们贵州的山珍宝贝,我一直相信它会走得更远!”当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来时,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子全乐开了花。
7岁开始,还没有灶台高的张子全便在一旁看爷爷炒茶,在爷爷的指导下,张子全逐渐对手工毛尖茶的传统加工手艺流程烂熟于心——杀青、揉捻、搓团、提毫,这一招一式都在铁锅中完成,一双手在300度的高温上,为都匀毛尖“炒”出了一片新天地。
手工制茶过程中的绝活在于“提毫”。所谓“毫”即茶叶嫩芽背面生长的一层细绒毛,干燥后呈现白色。白毫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还能让茶汤产生甜润的口感,带来毫香和鲜气。而如何保证其在炒制过程中不脱落,是一道技术活。“提毫时要加一把火,迅速将茶毛毛提取出来,谓之‘火中取宝’。”张子全介绍。
“将传统的制茶工艺传承下去,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2016年,张子全成为黔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都匀毛尖手工制作技艺客座教授,专注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将学校的课堂搬到茶山上,亲自在茶园给学生授课。
一直以来,都匀市通过给农户提供茶园种植技术,安排茶叶的制作交流活动等,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双赢。都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萍昭介绍,该市以“都匀毛尖技工”劳务品牌为抓手,打造都匀毛尖茶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设茶叶加工专项技能高级工匠等研修班8期,开发了评茶基本操作、都匀市茶文化等课程56个,目前已培育带动技工1788人。
入选非遗让都匀毛尖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新名片。贵州省绿茶品牌促进会、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徐嘉民说,都匀毛尖茶是该省着力打造的“黔系列”民族文化品牌产品,眼下其制作技艺及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为茶文化的彰显提供更强动能。
下一步,黔南州将持续推动“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借助大数据技术,对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进行数字化采集,建设一个集黔南茶历史文化、茶制作技艺与标准、传承人群信息、茶品检测数据、产品研发与销售等相融合的都匀毛尖茶数据库,创新推动都匀毛尖茶营销宣传,提升品牌影响。
旅途中的鲜茶香
茶旅融合拓展产业市场
茶旅融合既能够培育茶产业,又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茶旅融合对催生茶乡新产业新业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黔南州高度重视“茶旅”品牌建设工作,整合全州茶叶资源,将茶园风光和茶文化有机结合,走出一条“茶能饮用、景能怡人”的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行走在都匀茶博园内的茶文化长廊,周围摆放着一个个采茶制茶的铜像雕塑,再现了茶农生活的劳动场景和采茶制茶的传承路径。占地面积130亩的都匀茶博园,有10栋主体建筑,5面文化墙。在四周青山的簇拥下,茶博园内亭台楼阁、厅堂轩院、雕梁画栋,尽显古色古香。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茶博园已成为都匀发展茶旅融合的地标。
为了让游客走进来,深入了解都匀毛尖文化,都匀市发展起旅游路线。当地围绕都匀毛尖茶核心产区,推出了瓮安“建中茶旅小镇-朱家山森林公园-花间池温泉”品茗养心康养之旅、平塘“观中国天眼-探神秘天坑-品贵州春茶第一壶”体验之旅、都匀“茶博园-螺蛳壳-毛尖镇民族风情园-茶神庙”等多条茶旅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2019年,都匀“云端茶海·心上毛尖之旅”精品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在品牌宣传推介方面,黔南州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谋划销路,产品流通”的方式,不断拓展广东、上海、华南地区、三北地区等目标市场。连续举办六届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组织茶企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北上广深茶博会、“一带一路”展销会等国内外重要茶事活动,将茶民俗、茶文化、茶影视等打造成茶旅品牌。
目前,都匀市有茶旅企业78家、全国五星级茶馆2家,茶旅融合接待游客年均2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1.9亿元。徐嘉民认为,守正创新是有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而实现文旅融合,能把都匀毛尖茶的辐射效应发挥到更大,使茶文化更具影响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侯雅洁 见习记者 胡燕俊)
(责任编辑:孟君君)猜你喜欢
新品种“楚粳48号”通过国家审定
朝天椒种出致富“钱景” 山西柳林规模化种植助农增收
粤西特色农产品火出圈
中风病人怎么吃?试试几道药膳
小菜坛里的百亿产业 四川眉山推动泡菜产业提质升级
“电商+直播+农特产品”开辟酒泉市乡村振兴新路径
提升奶业全产业链竞争力 河北加快奶业振兴步伐
洛浦菌菇成长记
内蒙古试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